研学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只有“诗”,没有“远方”的研学旅行

 行业动态     |      2019-04-12 20:23:19

研学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只有“诗”,没有“远方”的研学旅行

1、研学旅行,不能只有诗,没有远方

研学旅行政策出台后,各省市都相继公布了研学基地名单。纵览各地的名单,发现一个共同现象:传统景区、纪念馆等占据了最大比重。

研学旅行,不是单纯的玩,也不是简单的学。研学旅行要以教育为基础和最终目的,把教育课程融入自然和游玩当中,启发孩子们动手动脑,在实践中轻松学习,当然不能缺乏教育内容,也不能忽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规律,造成事实上的“只旅不研”。

西安研学“只旅不研”的结果就是:只欣赏风景增加见识,而未达到提升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更勿论以自然为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研学旅行而言,“诗”的旅行只是过程,培养孩子能够达到“远方”的能力,才是目的和核心。

所以,只有“诗”,没有“远方”的研学旅行,都是对家长的敷衍,对孩子的欺骗。

 

2、自然教育课程和研学旅行的重要性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而非设施——这一点已经逐渐得到业界共识。

不过新问题是:什么是课程?坦白讲,目前很多农庄做的自然教育内容,都是活动,而不是课程。

什么是活动?粗浅讲,就是建立一个规则,让一群人在一起玩。只要游戏规则好,组织有序,大家玩得开心,活动也就算组织成功。

什么是课程?课程首先是有目的性的教育活动。在课程中要有目标,有方法,有逻辑,有递进,有总结,有反思,有升华,有反馈……。

一个是以开心娱乐为目的,一个以教育为目的。所以,课程才是自然教育的核心,而非活动。

当然,在目前特定的消费市场,某些特定时间段,我们的自然教育可以将课程和活动的比例灵活掌控,但对于课程价值的认知不能改变。

“真正做好研学旅行并不简单,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研学旅行,会涉及到语文、历史、地理,甚至更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名胜古迹、历史典故,地域文化,风土人情都是考察内容,都是研学旅行做精做细的核心。没有前期的知识铺垫和准备,难以较快进入研学状态。精心组织,内容丰富的研学旅行也成为学生们宝贵的人生经历。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一个细节、一段经历、一种健康向上的思想,都足以影响或者改变他的一生。

3、了解自然教育

什么是自然教育?很多人理解是让孩子“在大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

这种理解也没错,但是种非常狭义的认知。在广义上,自然不是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教育也不是教书育人,而是通过场景体验而培育心灵。这才是自然教育的核心要义。

这种广义上的“自然教育”,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自然教育不只是针对孩子,成人们也需要在农庄内进行“教育”的“充电”。从而隐得了山林,归得了江湖。

第二个,“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不只是教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生活态度。这种精神的植入,获得一种“自然而然”的时尚生活体验。

这种“自然而然”,迥然有别与都市的严密规则体系,而是一种更具情感记忆的自然空间、人文空间、社交空间、时尚空间、生活空间。

所以,自然教育也是一种生活美学体验和社交情感记忆的营造。

老师们带着孩子,走到哪里,看到什么就随时讲述相关知识。一些需要用到“硬件”的课程,比如木屋搭建,也都是就地取材。

一片森林、一座公园、一片菜地……,都可以在自然引导师的带领下,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自然教育课程。

“脚踩的每一块砖都有历史,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有故事。” 行走一座城,触摸一段历史,感知一种文化。不观世界,哪里来的世界观。青少年得以走近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探访世界不同文明的历史遗迹,体验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生活感受,尊重和依赖人类共同的文化、语言和精神的遗产,宽容与自己不同的社会、政治、宗教和信仰,传承并丰富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道德价值观。确保青少年能够坚持为人类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和民主、自由、宽容的精神。研学旅行,是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文化探索和发现之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宽容精神,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本民族与历史传统。